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引用~ 油的知識-與皂的相關性

油的知識-與皂的相關性 內容有些是參考前田京子的純天然手工皂,也包含了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還有植物油全書裡面的東西,以及自己的分析及想法 油的知識: 1. 使用溶點比體溫高的油做成的肥皂,洗完之後會在皮膚上留下薄膜般的觸感,用溶點比體溫低的油作的肥皂,洗起來則會比較清爽 2.油裡面有不鹼化物,就是不會被皂化的物質,我自己覺得稱為不皂化物會比較容易懂,通常可能會是一些角鯊烯,磷脂質等,通常含有這些不皂化物質成分較多的油,比較容易凝固,做出來的皂也會比較硬 例如我在網路上找到網友的分享:http://mypaper.pchome.com.tw/uranus/post/1286690240 用不皂化物較多的extra virgin橄欖油做的,會比用pure橄欖油做的皂還來的硬 3. 三個長鏈脂肪酸與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就是脂肪的主要成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9%85%B8%E7%94%98%E6%B2%B9%E9%85%AF) 像這樣三酸甘油脂.png 所以在皂化的過程工,Na與脂肪酸形成皂,就會剩下甘油,材料的油具有那些脂肪酸,就會影響到我們做出來的肥皂的特性了 脂肪酸又分為兩類,分別是飽和跟不飽和,飽和脂肪酸通常都是存在動物油中,性質比較穩定,不飽和脂肪酸通常都在植物油中,比較不穩定,用飽和脂肪酸做出來的肥皂比較不容易變質 以上幾點先做個summay: 如果我們想要清爽而不要有一層膜的感覺,就要選擇溶點比體溫低的油,另外如果想要做出來的皂硬一點,就該選擇不皂化物的比例多一點的油,要了解哪種油對我們有那些好處,就要知道它含有那些脂肪酸,以及這些脂肪酸的好處 以下是幾種常見脂肪酸的好處 1.正辛酸,正癸醛: 飽和脂肪酸但會和水反應,存在椰子油中,沒有洗淨力,會讓香皂安定性變差,皂化後對皮膚有刺激性,是椰子油不建議用量超過20%的原因之一 2.月桂酸:飽和脂肪酸,它的分子式是C12H24O2。雖然名為月桂酸,但在月桂油含量中只佔1-3%。目前發現月桂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有椰子油(45-52%)、油棕籽(palm kernel)油=棕櫚油(44-52%)等。起泡度大,可製作出比較不會融化變形的肥皂,氧化安定性較好 3.肉荳蔻酸: 飽和脂肪酸,存在椰子油,棕櫚油,豬油或牛油中,起泡度大,泡泡比月桂酸得更持久,洗淨力比月桂酸好,但是卻又比較溫和,溶點55度,所以能做比較硬的肥皂 4.棕櫚酸: 飽和脂肪酸,在棕櫚油,蜜蠟,椰子油或是動物性油脂裡面,溶點在60度以上,不易融化,所以在冷水中洗淨力不好,在溫水中洗淨力好,可以做出非常硬的肥皂,有報告指出棕櫚酸會妨礙皮脂腺增殖,所以不是對皮膚很好的一種脂肪酸,所以功用要放在增加硬度以及產生穩定的泡泡上,不宜過多 5. 棕櫚油酸: 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夏威夷堅果油,榛籽油,貂油,馬油中,對皮膚好 6. 硬脂酸:飽和脂肪酸,存在於可可油中,動物性脂肪含量也較多,溶點70度左右,不易融化,做成肥皂雖然可以增加硬度,但會使肥皂容易裂開,且不易起泡 7. 油酸: 不飽和脂肪酸,但比較起來相對比較安定,存在於橄欖油,茶花油,及堅果系的油中,做成肥皂對洗起來皮膚會有滋潤光滑感,但肥皂用久了容易軟爛,洗淨力好,不易起泡 8. 亞油酸: 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所以做皂時不能用太多,且要注意保存,存在於葵花油,葡萄籽油,月見草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中,比油酸易起泡,洗完感覺清爽,皂體容易軟爛,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可以保持肌膚水分與角質防衛功能,有助皮脂腺增殖,對皮膚很好 9. 亞麻酸: 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肥皂不太耐用,要很注意保存,存在於菜籽油,核桃油,夏威夷核油,月見草油,玫瑰花壘,馬油中,洗完皮膚會很清爽,但容易乾燥,可以抑制濕疹,據說缺乏亞麻酸,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所以也適合給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用 summary一下吧~ 安定的有: 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 棕櫚油酸,油酸 不易融化變形的: 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 月桂酸,棕櫚油酸 增加硬度的: 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 月桂酸,棕櫚油酸,正辛酸,正癸醛 起泡力: 月桂酸,肉豆蔻酸 > 棕櫚油酸,亞油酸,亞麻酸 > 棕櫚酸 對皮膚有益的: 棕櫚油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 > 肉豆蔻酸,硬脂酸 > 棕櫚酸,月桂酸 洗淨力不好的: 正辛酸,正癸醛 (只有這項是用反向刪去的,因為我覺得現在大家身體都很乾淨,應該只要排除掉洗淨力不好的,其他的洗淨力應該都夠啦~~) 另外阿,決定做完的皂會不會容易軟爛,對皮膚保不保濕,跟甘油的含量並沒有關係,譬如椰子油的甘油含量其實比橄欖油多,但是洗完之後保濕度橄欖油還是大勝椰子油~最終決定洗感的,是各種脂肪酸!以及這種脂肪酸所形成的皂 這讓我想到有版友分享的,馬賽或是純橄欖皂放得越久,使用起來越不容易軟爛,成了皂之後裡面剩下的就只有,甘油,皂,水,未完全反應的脂肪酸,以放越久越不容易軟爛這個觀點來看,甘油剛剛提到無關了嘛,接下來是認為幾種可能的想法 1. 水乾的比較徹底,皂比較扎實,所以使某種東西比較不易吸水變的黏黏的,而這個黏黏的東西有可能是皂,或是脂肪酸 2. 如果這個黏黏的是未反應完的脂肪酸,那完全皂化後的馬賽皂應該就要不會黏,所以感覺不像是這個原因 那所以,是因為第1個摟? 只是說,水乾的比較徹底皂會比較扎實的機制是什麼呢? 拿去浴室了之後還不是都一樣,為什麼還是會說熟成比較久的比較不易變軟呢? 引用自http://syrinx725.pixnet.net/blog/post/53477914-%E6%B2%B9%E7%9A%84%E7%9F%A5%E8%AD%98-%E8%88%87%E7%9A%82%E7%9A%84%E7%9B%B8%E9%97%9C%E6%80%A7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引用~ 巧妙用糖,化解中藥苦味 (摘自常春)

巧妙用糖,化解中藥苦味
 如果實在對「苦」無法忍受,添加少許的糖來矯味是可以接受的。卓資彬指出,中醫用藥講求四氣(寒、熱、溫、涼)及五味(酸、苦、甘、辛、鹹),而糖、蜜等味甘能入脾,可產生補脾、益氣、潤肺等功效,只要避開禁忌,酌量加於中藥中,並不至於影響藥性,且反而可能有所助益。他建議,怕苦的患者吃中藥時可以先把藥渣去除後,加入適量的糖增加湯藥的可口度,或是喝完中藥後,馬上含一小口糖,都有助於緩解掉苦味。
至於要配哪種糖比較好?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各種常用糖的特性:
◆黑糖(蔗飴或甘蔗榨汁)
是蔗糖初熬出的成品,含糖蜜以及大量的鐵、錳、鋅、鉀、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在中醫裡,它是溫補食物,能補氣、活血散瘀、溫經散寒、緩和腸胃道不適等。
◆紅糖(赤砂糖)
紅糖也是以蔗糖為原料,為未經精煉的粗糖,減少糖蜜成分後,製成顆粒,且仍保留了多數的礦物質與維生素。紅糖的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可暖胃緩肝,化瘀生津,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白糖(白砂糖)
為紅糖完全除去糖蜜,精煉而成的乳白色結晶體。它的性味甘、平,入脾,具有潤肺生津,補中緩痛的保健功效,可用於改善肺燥咳嗽、口乾舌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脘腹疼痛。
◆冰糖
冰糖是白砂糖進一步煎煉精製成的冰塊狀結晶,外觀晶瑩潔白或呈淡黃色,味甘,可入藥,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等功效。
◆麥芽糖(飴糖或膠飴)
麥芽糖是澱粉?將澱粉轉化而成的雙糖,黏性大且呈黃褐色濃稠狀,稱膠飴;有些混入空氣使其凝固成黃白色糖餅,稱白飴糖。麥芽糖味甘性微溫,有健脾胃、生津去燥、潤肺止咳功效,可用於改善氣虛倦怠、虛寒腹痛、肺虛、久咳久喘等症狀。
◆蜂蜜(蜂糖、石蜜)
蜂蜜是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製成的蜜。主要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外,還含有各種微量維生素、礦物質與氨基酸。中醫認為,蜂蜜性味甘、平,入肺、脾及大腸經,可補中益氣、潤肺止咳、潤便通腸、止痛解毒,許多中藥炮製及丸類製劑,都會摻加蜂蜜。
卓資彬表示,黑糖、紅糖及蜂蜜都是屬於礦物質成分較多、營養成分豐富的糖,對於癌症末期的氣虛患者來說,如果要以糖的甜來化解喝藥湯的苦感,則可以考慮酌量食用這類糖;至於在急性發炎期或體質比較燥熱的患者,則可以少許白糖或冰糖來去除藥湯的苦味;而對於兼有便祕症狀的患者,蜂蜜可潤便,應是甜味來源的首選。不過,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則不適合隨意吃糖,應先請教過醫師或營養師後再做考慮。
另外,還有一些小撇步可以幫助緩減中藥苦口:
◆苦味的藥湯宜溫服:
舌頭的味覺反應與溫度有關,超過體溫以上的湯藥入口時口感反應最為敏感,但若略低於體溫5~10℃,則苦味會稍稍減弱,所以太苦的中藥湯劑,煮好後要等溫度略低於體溫再做飲用。
◆迅速嚥下並漱口:
人體舌根部位對苦味的感受最強烈,但喝藥湯不可能不流經舌根,既然無法繞道而行,那就讓它快速通過,也就是迅速飲下。之後再以冷開水漱口,把殘留口中的苦味去除,有助減輕痛苦。
◆善用科學中藥:
科學中藥的錠劑與膠囊有利快速吞服,可有效避免中藥湯粉充滿口中的苦味。而粉末狀的科學中藥也可透過製作技術的改良,來減低中藥粉的苦味,像先前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委員會委託學者研發出「低賦形劑防潮包衣」技術,便是把煎煮所得的中藥濃縮成分,摻上少許特製的賦形劑,讓中藥粉變身成像咖啡即溶粉般的顆粒狀,而顆粒外還有一層薄薄的食品級包膜,既把苦味封住又能防潮。

摘自常春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11/244520/web/index.html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 小兒抗過敏藥膳 強膚湯

 


小兒抗過敏藥膳 強膚湯
◎吳明珠(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材料:
黃耆2錢、西洋蔘1.5錢、白朮3錢、防風1錢、枸杞3錢、麥冬2錢、薏仁3錢、田雞2隻(去皮)生薑2片,鹽1小匙。

作法:
1.將藥材置鍋內,加水2杯,燒開後以小火熬成藥汁1杯備用。
2.田雞洗淨切數塊,川燙後置鍋內,加入上述藥汁和生薑片再加一杯水,置電鍋或鍋中蒸熟後加鹽即可。

功效:清熱補虛,益氣固表,有養顏護膚的功效,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食用。



引用~ 都是油温惹的禍-用油新觀念


都是油温惹的禍-用油新觀念

 
用油炒菜新觀念 !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台灣在民國八十五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品中,有 60% 是沙拉油、 12% 是葵花油、 13% 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十年後的今天,沙拉油、葵花油和橄欖油,是現今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橄欖油尤其炒得很熱,使用率大幅提升。但豬油卻越來越少用了。
什麼是油的「冒煙點」?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青菜大多是用大火快炒,而且多數是使用玉米油、葵花油之類來炒菜,甚至炸排骨也是用這類植物油,這真是個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因為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葵花油在攝氏 107 度就開始冒煙變質了,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會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冒煙點」。
每一種油的冒煙點 (Smoke point,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 ) 都不盡相同,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 ,甚至起火燃燒。所以我 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水炒」。 大多數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油就不會變質,吃了也不會有害。很多液態植物油,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冒煙點都在 107 度,通常大火一炒,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開始變質,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很好。
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或是菜籽、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而常用「沙拉油」這個名稱代替。其實,沙拉油 (Salad Oil) 是一種通稱,凡是可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叫做沙拉油。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冒煙點約 160 度,可以炒菜,但還是加一點水比較好。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在 232 度,拿來炒菜最適合,但在台灣,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椰子油。
所以,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以下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
各種油脂的冒煙點  未精製的各種油脂  冒煙點  適合的烹飪法  葵花油 Sunflower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紅花油 Safflower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菜籽油 Canola oil   107 ( 225 )  涼拌、水炒  大豆油 Soybean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玉米油 Corn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冷壓橄欖油 Olive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花生油 Peanut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胡桃油 Walnut oil   160 ( 3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芝麻油 Sesame oil   177 ( 35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奶油 Butter   177 ( 350 )  水炒、中火炒  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182 ( 360 )  反式脂肪酸,不建議食用  豬油 Lard   182 ( 360 )  水炒、中火炒  馬卡達姆油 Macadamia oil   199 ( 390 )  涼拌、水炒、中火炒  棉花籽油 Cottonseed oil   216 ( 420 )  殺精蟲,不建議食用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216 ( 4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杏仁油 Almond oil   216 ( 42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榛子油 Hazelnut oil   221 ( 430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椰子油 Coconut oil   232 ( 45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橄欖油渣 Pomace   238 ( 46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茶油 Tea oil   252 ( 485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米糠油 Rice bran oil   254 ( 490 )  由於管路污染,不建議食用  酪梨油 Avocado oil   271 ( 520 )  水炒、中火、炒煎炸 註:涼拌 (< 49 / 120 ) ,水炒( 100 / 212 ),中火炒 ( 163 / 325 ) ,煎炸 ( 190 / 375 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
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 Cold Preparation (Condiments & Salad Dressings) Low Heat (Sauces, & Baking) Medium Heat (Sauteing)High Heat (Browning & Frying) 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水炒、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
適合涼拌 ( 49 以下 ) 的油:
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之外,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適合水炒 ( 100 / 212 ) 、不可用中火炒的油: 包括葵花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雖然也算,但因為營養價值太好了,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
只適合中火炒 ( 163 / 325 ) 、不適合煎炸的油: 包括大豆油、玉米油、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油、豬油、馬卡達姆油。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問題極為嚴重,我堅決反對使用。另外,棉花仔油通常拿來做餅乾,由於對身體有毒性,會殺精蟲,我也不建議食用。
可以大火炒或煎炸 ( 190 / 375 ) 的油類: 包括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 椰子油和棕櫚油 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煎、炸都沒問題,但我發現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不符合我的「好油」標準。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我會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
買對的油、用對的方式烹飪
油的學問真的很大。除了選對油品之外,是否經過精製,也是決定好油與否的標準。台灣的油品有許多障眼法,例如只加了一點橄欖油,就號稱是橄欖 X 酚油,其實是菜籽油。而大部分廠商為了迎合台灣人喜歡大火炒菜的習慣,都把優良的進口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在台精製。這麼做其實非常可惜,因為精製過的油,就不能算是我們說的「好油」了。
台灣人買到的植物油一般都是精製過的。拿精製油炒菜,又多了一道氧化的過程,等於錯上加錯,對身體更加不好。最正確的做法、能確保身體健康的烹調方式是,買未精製的橄欖油、麻油,來做中溫烹煮之用,若要炒菜,如果買不到好的椰子油或棕櫚油的話,寧可選用豬油、奶油或茶油。因此所謂的好油,就是當你買到也買對了的時候,還要用對的方式去烹調,才能保持它原來好油的成分。所以用沙拉油炒菜實在很冒險,炒菜一定要清楚所用油的冒煙點在幾度,將炒菜時的溫度控制在冒煙點以下,那就是安全的。現代人慢性病、發炎、過 敏、婦科疾病 ……毛病一籮匡,一大半原因都是因為油引起的。

 




引用~ 克服手腳冰冷13招

克服手腳冰冷13招


 

冬天不再冷得睡不著-克服手腳冰冷13
寒流來襲的冬天最討厭了,冷冰冰的雙手,連和別人握手都不好意思,打字、寫字時最痛苦;冷冰冰的雙腳,更是造成失眠的夢魘,今年冬天我不想再當冰山美人啦! 

‧ 
手腳常冰冷...妳的心血管太弱啦!  手腳冰冷和心臟血管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屬於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  【手腳冰冷的主因】
*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發燒、感冒等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導致手腳冰冷。
*交感神經功能出了問題,使肌肉遇冷無法緊縮,產生熱能以耐寒。
【哪些人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  *體型太瘦小的女生
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因為這類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容易使體溫調節的機制紊亂,而手腳冰冷正是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所引起。而且腳趾、膝蓋、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屬於運動較多的關節區,因為脂肪、血管皆相對較少,熱度容易散失。  *血糖太低或低血壓時
食物是身體很重要的熱量來源,如果妳減肥過度、餓過了頭,讓血糖太低時,都會有手腳冰冷的現象。而低血壓時,血液循環也會不佳,疲勞、身體衰弱時,血壓容易降低,就會手腳冰冷囉! 

*壓力過大時
因為工作緊繃的壓力或時間逼迫的壓力,都會讓手腳發冷發抖,只要過了這個緊張時期,就會慢慢恢復溫暖。  *衣物不夠保暖
如果手腳冰冷,表示體溫的平均調配有問題,如果已經多穿了好幾件衣服,但手腳仍未恢復溫暖,就該注意啦!因為許多人體表的溫覺神經接受體的「涼點」,因為太過遲鈍而不能感受到冷。  *天氣冷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  都會讓血流量減少、血行速度減緩讓手腳冰冷。
‧  拒絕手腳冰冷全方位
要解除冬天手腳冰冷,必須從日常生活各方面來著手,快快開始運動、食療、吃藥膳、泡溫泉、按摩...,今年冬天妳就可以四肢溫暖、面色紅潤地渡過囉!  1招:勤運動.勤甩手  冬天的早上固然容易賴床,但如果下定決心要擺脫手腳冰冷,建議妳不妨一早起來做做運動,健走是最佳選擇喔!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因為一早就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所以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喔!  妳也可以試試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動個20分鐘,達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工作40分鐘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時地動動手指、腳趾頭,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2招:多補充維他命維他命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末梢血液循環暢通很有幫助,但維他命E的效果較緩慢,須持續3個月才可見效,而且每天必須服用  210-250IU才足夠。
3招攻略3:多吃含菸鹼酸的食物  菸鹼酸對於穩定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很有幫助,也可改善神經緊張、緊張性腹瀉、皮膚炎,更可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手腳冰冷,如果大量服用,還會臉部通紅、發燙呢! 
 

Tips  1 
-菸鹼酸在哪裡
菸鹼酸在動物肝臟、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麥製品、芝麻、香菇、花生、綠豆、咖啡中,含量都很豐富。 
Tips  2 
-維他命B群可幫助合成菸鹼酸
維生素B1B2B6能幫助菸鹼酸的合成,想促進末梢血管擴張,每天可補充  30-60mg的維他命B群。
4招:多吃堅果.胡蘿蔔  可藉由日常食補法,讓身體暖一暖,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蔔、甘藍菜、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飲食最佳選擇,其他如牛肉、羊肉、海鮮類、四神、糯米、糙米、黃豆、豆腐、芝麻、紅糖...  ,都屬於溫熱性食物,是手腳冰冷的人應多選用的食材。
要特別提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即使夏天的天氣再熱,也要淺嘗輒止喔! 
5招:培養吃辛辣食物的習慣  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蔥、咖哩...等辛香料,可促進血液循環,利用平常飲食時,搭配食用,例如吃炒麵、炒米粉時就加點辣椒醬;喝湯時就多加點胡椒粉;吃水餃時,配碗酸辣湯,無形中就吃進好多辛香料囉!  6招:常吃溫補食物  如人參茶、薑母鴨、桂圓茶、黑芝麻、甜湯圓...等,冬天吃不僅讓身子暖,可以達到補身的功效,手腳也能不再冰冷。  中藥中有許多藥物可改善及預防手腳冰冷,如人參、黨參、當歸、丹參、北耆、鹿茸、兔絲子、巴戟天、玉桂、肉蓯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黃、乾薑、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不論是泡茶、熬煮、入菜,多多食用就對啦!  .抗手腳冰冷食補3帖:  *人參枸杞湯  人參、枸杞各5錢,加入1500cc的水,用大火煮滾後,再用小火煮  15-20分鐘,即可飲用。
*人參核桃飲  人參7-8片、核桃15-20顆,加水蓋過,用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煮10-20分鐘,睡前溫飲,可光喝湯汁,但最好將熬煮的渣一併服用。  *紅棗龍眼飲  紅棗、龍眼適量,加水熬煮即可飲用,特別適合貧血、容易感到頭暈的人。  7招:不要餓過頭  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如果,預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無法按時吃飯,可先準備些餅乾、麵包,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8招:服用中藥  中醫也有固定的處方來治療手腳冰冷,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理中湯、歸耆建中湯、附子理中湯、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當歸四逆湯、腎氣丸、右歸丸...等。這些中藥通常較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如果妳沒把握,也可請中醫師開立藥方。  9招:注意保暖  別因為愛美,或穿太多怕被人家笑,而少穿禦寒衣物,各種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圍巾、口罩、衛生衣、襪子等,天氣冷時都要全部穿戴齊全。脫掉添加的外衣前,須確定天氣已經熱起來了,不要因為心理煩躁、緊張、潮熱,或活動後感到發熱,就馬上脫掉禦寒的衣物。  也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晚上睡覺前,記得穿上保暖的毛襪,幫雙腳防寒,要注意,如果腳失去溫度,就不容易入睡啦!  10招:精油泡澡  有空時,可多泡澡,並在熱水中加入生薑或甘菊、羅勒、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劑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洗澡時,可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淋手腳,藉由血管一冷一熱間的縮放,達到暢通血液的目的。在睡前用熱水泡泡手腳,也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幫助入睡。別忘了,泡腳後,要立刻用毛巾擦乾,並趕快穿上保暖襪子。  超強泡手腳劑:  如果妳的手腳真的發冷到不行,區區的熱水已經無法滿足妳,建議妳找個水桶,裡面裝熱水+米酒+薑,熱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趁著看電視或休息時浸泡,很有效喔! 
11招:穴道按摩  中醫師建議,天天按摩,可以緩解手腳冰冷及全身畏冷的症狀喔!
*如有全身畏冷的的現象
妳可按摩...  大拇指內側的合谷穴、手腕內側3 -5cm的內關穴及膝蓋下方6 -8cm的足三里。
*如要加強腳的保暖
妳可按摩...  位於腳小拇指生長處外側的至陰穴和湧泉穴,湧泉穴位於當腳趾全部彎曲時,在腳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皺紋中央處。
次數...  皆為每天2-3次,每次按壓穴道各40-50次。另外,也可將每根腳趾搓揉一下,這樣腳就會很暖和了,搭配上乳液和嬰兒油,效果更棒喔!
12招:泡泡碳酸溫泉吧!  碳酸泉富含二氧化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因為碳酸泉的泉溫較其他種類的溫泉低,所以即使浸泡時間較長,也不會因為高溫而使脈搏急速加快,產生身體不適。  蘇澳冷泉、廬山溫泉、知本溫泉...等都屬於碳酸泉,趁著放假期間常去泡一泡,對於手腳冰冷有改善作用喔!  13招:睡前喝杯熱牛奶  在冷冷的冬夜中,睡前先喝1杯熱騰騰的牛奶,有助妳暖和身子,並且幫助入眠。但要注意的是,喝的量不要過多,1250c  c最適宜,否則半夜頻頻從暖暖被窩起來跑廁所的結果,外邊冷空氣又會讓妳手腳發冷、很難入眠啦!
另外,既然要喝牛奶,不妨講究些!以低脂、脫脂最佳,如果還有添加纖維質,可維持消化道機能,對於健康更有幫助喔! 

文章分享~找一個可以陪你一輩子的朋友

文章分享~

找一個可以陪你一輩子的朋友



-- 奧林文化 & 大穎文化 總編輯 Carol --


五歲的荳芽在學校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 Tiffany,據她說她們每天一起玩、
一起吃飯,當然也會吵架。

她會把心愛的貼紙帶去學校送給她的好朋友,可是她也跟我說:
「如果她惹我生氣,我就把貼紙要回來......」

我很想跟荳芽說,朋友不是這樣的。朋友是.......

「真正的朋友是什麼?」荳芽問我。

我不擅說那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大道理,卻愛說故事。
所以我告訴荳芽一個高個子跟一個矮個子做朋友的故事......



有一個高個子和一個矮個子是朋友。
他們一個因為太高、一個因為太矮,跟一般正常人都不太一樣,
他們不只不被人了解,連基本的讀書、前程發展都有問題。

於是,兩家人做了一個決定,讓高個子與矮個子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盡力闖出一片天吧!」他們的爸媽這樣說。

剛開始,兩個人對世界及對方都沒興趣,比較在意的倒是自己的茫然及自尊、
孤寂。所以,兩個人都說:「我想,我們應該不算是朋友吧!」

高個子從不低下頭來,因為他覺得這樣有失身分。
矮個子從不仰頭向上望,因為他對上面的世界一點興趣也沒有。
兩人不看彼此一眼,轉身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命運總愛擺布人。
高個子和矮個子總是不斷遇見,他們一起經歷成功、失落,
互相成就對方也妒忌對方,既合作又競爭,是朋友,
有時也可以說是敵人。

一直到故事最終,在生死的緊要關頭,高個子跟矮個子還是碰在一起了。
書裡面的故事是這麼寫的--

他們天南地北聊著兩人的計畫,忘卻曾有的爭吵。
漸漸地,他們再也不知道,兩人之中,誰是高個子,誰又是矮個子了......



「真正的朋友是---妳跟她一起經歷了很多很多事,妳有時喜歡她、
有時也會生氣她,不管發生過多少好事壞事,妳還是覺得她是妳的朋友,
她也認定妳是她的朋友。 」 我這樣跟荳芽解釋。

不過,我知道五歲的她是很難體會的,一定要經過很多年吧.....

但是荳芽說:「我知道!乾媽就是妳真正的好朋友.....」

哈哈!原來她比媽媽聰明,不一定要經過很多年才會懂呢!



是的。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

她跟我在個性、外表、生活經驗及經歷都不一樣。
我住繁華的台北;她住純樸的台東。
我一直在職場上衝鋒陷陣;她一輩子沒上過一天班。
我日日忙碌於公事家事;她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閒生活。
我有二個女兒;她早已打定主意獨身。

這樣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我們卻可以幾年不見、見面也不一定多話的結為莫逆。
比較特別的是我跟她每天通 email,不見面仍清楚對方的每天生活脈動,
我們還把彼此的 mail 一一存檔,三不五時開起檔案來讀讀,思索彼此的
成長軌跡及種種過往的趣事。



我把這些 email 當成激勵自己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的養分,
因為我們在每一封 mail 裡都寫了很多自己最真實的感覺及給對方的鼓勵,
甚至是安慰。

她是我的「後台」。
我每天在城市裡粉墨登場,扮演各式角色。
回到後台,可以輕鬆自在的卸了妝,想哭便哭、得意就笑,絲毫不必掩飾。
對她,我不必講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泛道德言論、不擔心出醜、
不介意自己不完美。 只要作回真正的我。

我生第二個女兒蝴蝶時,一向不愛出門的她不遠千里來醫院陪伴我。
我因為剖腹產而行動不便的那幾天,她時時刻刻陪著我。
安慰我因疼痛或擔憂而不穩定的情緒,毫不忌諱的替我擦身體、
清理惡露。鼓勵一直自詡堅強所以不擅面對自己軟弱時的我,
陪我說話,度過醫院裡漫漫清冷無聊的夜......

如果我們際遇互換,相信我,我也會這樣待她。



我們總是笑說要把我兩個女兒養得美麗動人,將來去拐別人家兩個優秀的
兒子回來替我們點菜、開車接送享樂、孝敬我們養老......

這樣的友情,會是一輩子的。我們都這樣認定著。

我一直很滿足這一生中碰到這樣知心的朋友。

每個人生來都寂寞,除非你願意說出心裡真正的感受,
否則即使在別人面前剝光衣服、被人拿刀開腸剖肚,
誰也還是看不透誰的。

如果再加上一些沒必要的自尊啦、面子啦、心機等等的因素,
唉,人與人要交心真是何其難呀!

所以,我很珍惜我那個朋友。

人生中的很多際遇,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何時可以遇見值得交心的人?嗯......那跟中樂透彩一樣難料。

如果,幸運的遇見了,請敞開心,交個朋友吧!
彼此作個伴囉!在人生的路上......



《一路上有你》


高個子和矮個子,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體,如何在尋找自我的旅程中,
體驗生活、學會包容及熱愛自己?細讀這個故事,你將得到新的領會。

‧作者:左朗‧德芬卡爾(Zoran Drvenkar)
‧繪者:歐樂‧柯內可(Ole Konnecke)
‧譯者:羅馨旻、王妙玉‧大穎文化出版

文章分享~「哭」跟「笑」一樣重要

文章分享~

「哭」跟「笑」一樣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說當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 不要哭!」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哭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哭;我兒子是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哭!」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哭、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他很優秀、很有責任感、樣樣都好,很會逗人笑,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變 得很彆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說話,因為他不擅長面對別人的壞情緒。

一個這樣什麼都好的人,你覺得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吧。

要改變卻很難了,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

這兩天我們在報上都看到影星應采靈跟徐明的女兒不幸跳樓輕生的新聞,我看到報上寫遠在雅典的徐 明聽到女兒跳樓的消息時,打電話給應采靈說:「不要哭!等我回來……」

我不明白怎麼忍心要求一個失去心愛女兒的媽媽不要哭?哭了,就不好嗎?就表示不堅強嗎?一個失去女兒的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大哭特哭三天三夜的──那種痛,不 應該嗎?不能表達嗎?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哀傷、憤怒、沮喪、 悲觀……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 能哭!

童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論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為了別人 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 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人!所以當我看到這本鼓勵孩子表達、接受自我情緒的童書──《好好哭吧》, 簡直驚為天人!非簽下來出版不可!